手中有刀,心里有佛

记忆中的儿时 (My Childhood in Memory)


年中自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转变,担搁了不少时间,也没太多心情能静下心来读读写写。现在开始了新的征程,本想先总结总结前段的生活和这个我认为很重要的转变,但或许是这段时间想多了,前后也想得远了,回忆到很多小时候的事儿。开始读上《龍應台的香港筆記》,读着读着也很突然地就想起了童年,真的也很难说上有什么关系,但就是突然想起来了。

然后,也就这几天,突然又听到了刘昊霖的「儿时」,之前有听过但没怎么注意,偏偏这个时候再一听,感觉所有儿时的东西就一股脑都蹦出来了。

能回忆起的最早的画面是小时候妈妈给买的小蛋糕,找了很久才找到这种记忆中蛋糕的照片,蛋糕里好像就只有一层奶油。

蛋糕

说实话记不起来是生日还是过年了,因为生日也在冬天,只是模糊地记得和妈妈冬天里赶集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和妈妈开口要,但妈妈却给买了,当时应该真的是很开心。妈妈管自己比较严,从来都不太敢和妈妈要买什么,实在想要什么的时候我就会说如果我考了前几名能不能给我买个什么呀?

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妈妈,就上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但妈妈却对我们姐弟俩在学业上要求很高。或许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能够接受很好的知识教育,反而想着不能也让孩子和他们一样。爸爸不善言辞,但经常会带着我出去玩,暑假总能够在前几天就把作业写完,然后爸爸就骑着大梁自行车,我坐在大梁上,带着我去捞小鱼,去摘酸枣,真的很开心,无忧无虑。

小时候住在村里的瓦房中,一个前院,还有个后院,家里有好多的果树:梨树,葡萄树,李子树,樱桃树,柿子树,后院的黄李子真的很好吃,酸酸甜甜的。前院有一大株橙色的百合花,印象中还有一张穿着塑料凉鞋和妈妈的合照,妈妈的样子一直没怎么变,只是现在头发已经花白。整个童年都是在这个院子里面度过的,现在村里的老院子盖成了门市租了出去,爸妈现在也不在村子里住了,自己就更少回去看看了。都说物是人非,现在连老院子也变了,剩下的就只有印象中的东屋,西屋还有窗或地下1

姐姐大我九岁,没太多印象和姐姐一起玩,但还记得好几次和姐姐打架。有一次姐姐不小心把自己从炕上推到了地上,是真的疼了,记得自己哭得比较厉害,妈妈说了姐姐。长大后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回忆旧时光,聊到这里,小外甥女还问我说:我妈那天把你推到地上疼吗?现在想来感觉前脚还在和姐姐打闹,后脚姐姐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姐姐一直对我都很好,小时候播的是四驱小子,姐姐在读师范,放假回来给我带了一辆绿色的「燃烧太阳」,超级开心。

燃烧太阳

那时候的玩伴是斜对门奶奶家的外孙,当时村里的化肥厂还在,他读工厂的子弟学校,我读村里的小学。周末的时候他一般会回来,那会儿感觉最爱玩土,什么用沙子搭个城堡啦,用黄土做个小笔筒啦,还像模像样的用火烧一烧。家的旁边是村委会,里面有个大院子,那里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根据地。院子里散落着一些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设备器材,可以爬上爬下。当时我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闯关」的游戏,就是我俩假设出一关一关的剧情,然后就假装一关一关的完成任务。现在想想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意淫吗,不过那时候我们真的是玩得不亦乐乎。

回忆儿时的无忧无虑和欢声笑语,其实是对那种生活的向往。现在长大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期许,也自然有了压力,遇见了更多的人和事,难免会有不对付和烦躁。停下来回味回味,感觉两个事很重要:「简单」和「感恩」。简单点,不会太累,很多时候很多事其实也没想的那么复杂,简单些反而迎刃而解,我想这就是童年快乐的源泉吧。多感恩,年轻气盛时老是记得别人的不好,现在反而更多地去发现人与事好的一面。一路走来,能相识相知都是很大的缘,感恩家人、朋友以及一路走来遇见的人和事,正是他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独一无二,也正是他们让我们有的回忆,值得回忆。


  1. 唐山话,老家的房子一般就是两间卧室在两边,中间算是大厅,做饭,吃饭都在这,我们就叫这儿窗或地下。 ↩︎